发表 6 月 前讲座, 在专辑中: 定义人的身份(共5篇)

定义人的身份03:人格伦理_贾斯汀·霍尔科姆

  • 155
  • 0
  • 0
  • 0
  • 0
  • 0

在圣经中,“ 沙龙 ” 的意思是普遍的昌盛、完整和喜悦,也就是一种丰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自然的需要得到满足,自然的恩赐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运用。…… 换句话说,沙龙就是一切事物原本应有的样子。

歌词

人格伦理

编者注:这是《桌边谈》杂志,“ 定义人的身份 ” 系列的第三章。

人类历史上充满了悲剧性的例子:当掌权者为了排除和利用某些群体而擅自给人格和人权下定义时,就会产生迫害和压迫。圣经清楚地表明说上帝已经赐给了所有人尊严、人格和权利。圣经对人格的理解,是我们在道德上决定如何对待他人的重要基础。

圣经对人格的观点
圣经从上帝开始讲起,指出上帝是万物的主宰创造者:“ 起初,上帝创造了天地。”(创 1:1)祂所造的一切,从光、土地到生物,都被称为是 “ 好的 ” 。而人类身为上帝的形像,是受造物当中的冠冕,是 “ 甚好(31 节)” 的。因此,人类比其他任何生物都更加奇妙地将上帝显明出来。

在《创世记》1:26 ,上帝说:“ 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造人。” 起初,我们的造物主给了我们一个了不起的头衔:“ 上帝的形像 ” 。“ 上帝的形像 ” 揭示了所有人类的尊严,因为它指明人是宇宙之王的代表。身为上帝的形像,人被赋予了特殊的尊严和统治权,并受命要打理上帝的美好创造(28-30 节)。

圣经的人格观所带来的结果
身为有上帝形像的人,人类被赋予了超越动物的尊严和价值。在洪水过后,上帝对诺亚提到说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对任何人的暴力行为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9:5-6)。

在《创世记》1 章和 2 章中,我们看到上帝的计划是让大地充满了有祂形像的人;他们要通过敬拜和顺服来荣耀祂。这种享受上帝预定的福分和祂智慧统治的幸福状态,被称为 “ 沙龙 ” 。正如哥尼流 · 普兰丁格(Cornelius Plantinga Jr.)所写的:

在圣经中,“ 沙龙 ” 的意思是普遍的昌盛、完整和喜悦,也就是一种丰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自然的需要得到满足,自然的恩赐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运用。…… 换句话说,沙龙就是一切事物原本应有的样子(《不是原本的样子:简论罪》(Not the Way It’s Supposed to Be: A Breviary of Sin),第 10 页)。
沙龙的意思是充满平安,是一个愿景,期许一个没有暴力或恐惧的社会:“ 我要赐平安在你们的地上;你们躺卧,无人惊吓(利 26:6)。” 沙龙是一种深刻而全面的福祉,是丰盛的福分,其内涵是平安、公义和共同利益。简而言之,圣经作者用沙龙来描述上帝所要带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普遍的平安、安全、公义、秩序和完整。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人都享有自由、安全和平安。

不符合圣经的人格观
《创世记》3 章记录了那糟糕透顶的一天;在那天,人类堕落了,而沙龙也被破坏了。亚当和夏娃背叛了上帝,因为他们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这是天大的背叛。他们不相信上帝的智慧和善言,反而是相信了蛇那狡猾和欺骗的话语。作为响应,造物主用徒劳和死亡来诅咒人类。于是上帝的形像就此落入了肮脏污秽的状态之中,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在经历的。

这悲惨的堕落使人类陷入了关系上的深渊。堕落之后,人类被偶像崇拜(对上帝的憎恨)和暴力(对彼此的憎恨)所奴役。罪颠倒了我们对上帝的爱,取而代之的是偶像崇拜;也颠倒了我们对邻舍的爱,取而代之的是对他人的剥削。

堕落人的心会想方设法去合理化自己对他人的仇恨和剥削他人的欲望。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人类历史上那许许多多不符合圣经的人格观;这些观点把按照上帝形像受造的人给非人化,并拒绝接纳他们。有几种主要的非基督教人格观,例如柏拉图的理性主义二元论(rationalistic dualism)、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经济决定论(materialist economic determinism)、弗洛伊德的心灵决定论(psychic determinism)和斯金纳的环境制约决定论(environmental conditioning determinism)。还有其他无数种不符合圣经的人格意识形态存在着,例如部落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主义、纳粹主义,以及根据宗教、财富、性别、年龄、智力、遗传和许多其他因素来判定人格优劣的人格观。

不符合圣经的人格观所带来的后果
若没有照着圣经去理解人类的身份和人类身为上帝的形像所具有的尊严,那么社会就会毫无拘束地堕落到暴力、压迫和强者剥削弱者的状态之中。旧约圣经清楚地描述了堕落所导致的残酷和暴力:对儿童的暴力(诗 137:9)、对女性的暴力(摩 1:13)和对胎儿的暴力(王下 15:16),强奸(士 19:22-30),大屠杀(撒上 22:18-19),以及奴役(摩 4:2)。

纵观历史,我们看到不符合圣经的人格观如何被用来剥削和压迫人。强者压迫弱者;不受欢迎的、被瞧不起的群体,从尚未出生的孩子到老年人,都时常遇到不公义的对待。堕胎、杀婴、虐待儿童和剥削童工的事情层出不穷。有奴役、性别暴力、性侵害、性交易、劳工贩卖、种族主义、种族灭绝和种族战争。也有阶级战争、剥夺公民权、年龄歧视、压迫穷人,以及对不喜欢的人、残疾人、未受教育的人、弱者和无权者的歧视。当人的身份定位被窜改时,随之而来的不公义和剥削是数不胜数的,且令人心碎。

圣经对公义和怜悯的呼召
虽然圣经毫不犹豫地描绘了暴力和压迫的残酷现实,但圣经也明确地呼吁我们要按照上帝的旨意去为所有人争取公义和怜悯(出 23:2-3 ,6 ;申 24:17-18 ;箴 21:3)。

先知撒迦利亚把上帝的子民描绘成一个在社会上实行公义和怜悯的民族:

要按至理判断,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亚 7:9–10)

当以色列人失败并持续反抗上帝的律法时,上帝警告说要施行审判,但随后又施以恩典,使他们回头。撒迦利亚预见了上帝那使人悔改的恩典,也预见了将会有一群百姓热切地为众人追求公义和怜悯。这带来的结果,就是有许多不信的人将会来恳求耶和华的恩(亚 8:20-23)。上帝的百姓将成为外邦人的光(赛 49:6),而这个盼望在弥赛亚身上完全地实现了。

耶稣在一开始传道的时候,就宣告说以赛亚的这些话在祂身上应验了:

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 4:18–19)。
释放被掳的人,使穷人和受压迫的人得自由,是祂神圣使命的核心(太 4:24 ;路 6:20 ,7:18-23 ,14:12-24 ;约 8:36)。祂最终的释放行动,就是祂的替死和胜利的复活,这使祂的子民从罪和死亡的奴役中得到释放(徒 13:36-39 ;罗 8:1-4 ;加 1:3-4 ;来 9:27-28 ;彼前 2:24 ;启 1:5)。

耶稣在整个传道过程中,都反对祂所处的文化中那种非人化的前提假设。祂花了大量的时间与儿童、妇女、穷人、病人、撒玛利亚人和其他被遗弃的人在一起(太 8:1-4 ,9:9-13 ;21:28-32 ;可 10:13-16)。保罗也呼应了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说:

上帝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上帝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 1:27–29)

在她最好的时候,教会广为人知的地方就是对穷人、受压迫和被边缘化的人的爱与牺牲奉献。这样的事奉一直为福音进行强而有力的辩护。通过维护所有人身为上帝形像的尊严,并切实地表达出圣经中所流露的人格伦理,教会确实可以作万民的光,并藉由欢迎弱势的人在耶稣基督里找到恩典、怜悯和安息,来参与上帝的使命。

本文原发表于《桌边谈》杂志。

贾斯汀·霍尔科姆(Justin Holcomb)博士是佛罗里达中部圣公会教区的圣召教规,也是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戈登-康威尔神学院和改革宗神学院的兼职教授。

::
/ ::

队列

清除